详解Python中的逻辑运算符and or 和not
本文最后更新于 197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总体解释

首先,‘and’、‘or’和‘not’的优先级是not>and>or。

其次,逻辑操作符and 和or 也称作短路操作符(short-circuitlogic)或者惰性求值(lazy evaluation):它们的参数从左向右解析,一旦结果可以确定就停止。例如,如果A 和C 为真而B 为假, A and B and C 不会解析C 。作用于一个普通的非逻辑值时,短路操作符的返回值通常是最后一个变量。因此,逻辑运算符的理解也与C语言中不同。举个例子:

%title插图%num

输出内容:

%title插图%num

在以上例子中,按照C语言对的思维,3 and 4即3与4为3,但是由于是短路操作符,结果为4,是因为and运算符必须所有的运算数都是true才会把所有的运算数都解析,并且返回最后一个变量,即为4;改变一下顺序4 and 3 ,结果也不一样,即为3

而或逻辑(or),即只要有一个是true,即停止解析运算数,返回最近为true的变量,即 3 or 4,值为3;改变顺序4 or 3 即为4

个人理解

赋值变量为非布尔型时,进行判断永远返回真,所以and时,由于两个值都是true,则返回末尾的值,or 时,由于第一个已经是true了,所以第二个将不再继续判断。



本站全部博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文永久地址:https://blog.zixutech.cn/archives/88
本文作者:紫旭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