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Python中的逻辑运算符and or 和not

Cejauh 发布于 2018-07-02 1507 次阅读


AI 摘要

在Python编程中,逻辑运算符and、or和not不仅定义了条件判断的基本法则,还展现了隐藏的短路特性,它们的优先级和惰性求值机制让简单表达式的解析变得深奥而富有趣味。你是否想了解为何3 and 4会得出4而不是3?又为何3 or 4返回的是3?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这些逻辑运算的奥秘,帮助你理清Python与其他语言中逻辑运算的差异。

总体解释

首先,‘and’、‘or’和‘not’的优先级是not>and>or。

其次,逻辑操作符and 和or 也称作短路操作符(short-circuitlogic)或者惰性求值(lazy evaluation):它们的参数从左向右解析,一旦结果可以确定就停止。例如,如果A 和C 为真而B 为假, A and B and C 不会解析C 。作用于一个普通的非逻辑值时,短路操作符的返回值通常是最后一个变量。因此,逻辑运算符的理解也与C语言中不同。举个例子:

QQ20180702-230615@2x.png

输出内容:

QQ20180702-230720@2x.png

在以上例子中,按照C语言对的思维,3 and 4即3与4为3,但是由于是短路操作符,结果为4,是因为and运算符必须所有的运算数都是true才会把所有的运算数都解析,并且返回最后一个变量,即为4;改变一下顺序4 and 3 ,结果也不一样,即为3

而或逻辑(or),即只要有一个是true,即停止解析运算数,返回最近为true的变量,即 3 or 4,值为3;改变顺序4 or 3 即为4

个人理解

赋值变量为非布尔型时,进行判断永远返回真,所以and时,由于两个值都是true,则返回末尾的值,or 时,由于第一个已经是true了,所以第二个将不再继续判断。

May we meet again.
最后更新于 2025-05-07